足迹
归来平安短剧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95章(第1页)

背井离乡的人,可能很多都是这样的感受吧,她第一次能体会到一点这样的感受。宁如君叹气,“都不容易,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,我自己读书,打拼,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进入社会,社会教你做人。”成年人哪有那么多容易的时候呢,都有很多的身不由己。姜彤说,“我特别想喝点酒,宁医生,你懂我的心情么?”“别别别!”宁如君赶忙制止她,“我就算懂你,你也不能再喝酒了!忍忍,等孩子生下来,再喝酒吧。”是啊,肚子里怀着一个小宝宝,就是顾虑多啊。姜彤摸了摸自己的小腹,“宝宝,你要乖一些,别让妈妈受太多累好吗。”宁如君问姜彤,“你第一胎是男孩女孩?”“男孩。”“第二胎我想要个女孩。”“都这样,都想儿女双全。”宁如君说。“女孩应该能少操心一些吧。”“也不一定,“宁如君说,“看孩子的性格。”“说的也是。”姜彤问宁如君,方便透露一下孩子的性别?她没别的意思,就是好奇。“我只能告诉你,不是双胞胎。性别现在还看不出来,等三个月再看吧。医院有规定,也不让说。除非你去国外做检查,国外能告诉你性别。”“我就是好奇而已,我又不会打胎。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我都要生下来的。”“嗯,那就再忍忍吧……忍到生下来了,就知道是男孩是女孩了。”姜彤笑了。她这么低头一笑的样子,更让宁如君想起了宁简安,不过宁简安是丹凤眼,姜彤是桃花眼,俩人眼型并不像。姜彤没再多说什么,临走之前,问宁如君,她可以运动吗?就是比如参加孩子亲子运动会之类的,因为她儿子的幼儿园要举办运动会。“你还是别跑跳了,找朋友或者同事替你去运动会吧。”“行……我知道了,我再考虑考虑。”“你说你长得这么漂亮,——”宁如君三十多了,看姜彤的模样好似在看一个妹妹,“别一个人了,再找个新男人,能找到!”姜彤摇摇头,不想找了,婚姻一次就够了。宁如君叹气,“那你把葡萄哈密瓜带回去,给孩子吃吧,我不喜欢吃水果,平时有什么问题就过来找我,我周一和周三坐诊。”“谢谢。”姜彤已经离开了医院。晚上回到家,小家伙舞弄着她的手机,跑到正在厨房煮粥姜彤的面前,“妈妈,妈妈,你明明和栗子总聊天了呀!”姜彤赶忙抓过她的手机,查看了起来,见小家伙没和厉璟辰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,这才松了口气,然后紧急修改开锁密码。严肃道,“你拿平板玩蛋仔派对去,不准再偷偷拿我手机了。不然我真的生气了。”小家伙委屈巴巴,“人家只是想看看栗子总有没有给你发消息。妈妈,你给栗子总的备注,这个字怎么念。”姜彤皱了下眉头,给厉璟辰的备注改成了:醉狗。谁让他总喝酒,喝醉了还不记事。小家伙指着这个名字,“妈妈,这到底是什么狗?”“帅狗……”姜彤回过神来道,“我夸他帅!”小家伙瞪了一眼姜彤,翻了个白眼……“哼,你不要欺负我是三岁小孩,帅字我认识的,不是这个字!”“这个笔画很多的字,念傻对吧,是傻狗对吧?你为什么要叫栗子总傻狗咧?”姜彤被孩子搞败,“我没叫他傻狗啊,这个字念醉,好吧我不叫他狗了,我给他改个备注行了吧。”小家伙点点头,“好歹也要叫爱犬。”爱犬?成……姜彤微微勾唇修改给厉璟辰的备注,爱犬。这么翻阅着短短几句的聊天记录,她说过,谁和谁说话谁就是狗,然后俩人再也没联系过,他可能回南帝吧,她这么想。“妈妈,妈妈,”姜明扬又拉扯着姜彤,“我能不能给栗子总发个信息,让他再给我一张签名!之前的都被小姨撕坏了……”“他应该睡了吧。”姜彤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,无奈道,“签名的事情我帮你记着,你放心。”六一很快就要到了,姜彤下了班之后,去逛商场,给小家伙买儿童节的礼物,又买了两件崭新的运动t恤,罗小雨和姜彤一起逛商场,见她买了一件童装t恤。“你买儿童的,给谁穿啊?”“哦,我邻居让我帮她孩子带一件t恤。”“哈哈。”罗小雨笑了,凑了过来,“你该不会是……要自己穿吧?”“这么小的衣服我又穿不上。”姜彤不知道罗小雨怎么想的。“你身材这么好,怎么就穿上了啊,可以当紧身的款式穿,显出你胸大,我要是有你这么好的身材,我都横着走,每天发朋友圈炫耀,平时都不见你发朋友圈。”“没什么好发的。”以前姜彤还是挺爱发动态的,自从被高成俊看她朋友圈行踪,被跟踪后,她就不爱发了。同一时间,大厦的顶层,窗外就是永舟的景色风光。厉璟辰正在接受一个金融杂志的简单采访,关于年轻人创业的问题,其实他自己年纪也不大,三十岁,正是一个男人的高光时刻。面对主持人的提问,他说,“每一位敢于创业的年轻人,无论结果与否,他们都值得被尊重和认可。”“那厉总,您觉得创业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?”“自身能力,机遇,贵人相助等。”主持人笑了笑,“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吗。”“嗯。”厉璟辰颔首,主持人看得出来他是个有礼貌可也有防备和距离感的男人。“厉总,您之前说过事业上的成功,是想要得到一个人的认可,那么请问现在您得到那个人的认可了吗?”厉璟辰脑海里浮现出一抹轮廓,眼神眸光流转,微微挑唇,“得到了。”“看您的表情,为何还有些不满足和失落的模样?”“得到的同时,必然会失去一些什么。”厉璟辰落下这么一句。